【深刻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力·中國式現代化·走進鄉村看振興】
光亮日報記者 陸 健 光亮日報通訊員 徐露婷 余立成
陌上花開,炊煙裊裊,青山相伴。通往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齊溪鎮龍門村的公路兩邊開滿了油菜花,幾株早櫻點綴在龍頂茶田里,顏色豐富多彩,山間彌漫起霧氣,就像武俠小說中武包養網排名林人士隱居的處所。走進龍門村,龍門溪潺潺而下,白墻黛瓦馬頭墻的徽派建筑沿溪而建,家家戶戶的門前幾乎都掛著“龍門客棧”的奪目招牌,獨一分歧的是招牌上的編號:龍門客棧壹號、龍門客棧貳號……
“雖然不是《龍門客棧》電影的原型,但這里的龍門客棧比電影里更酷,風景更有詩情畫意。”前不久,來自杭州的游包養平臺推舉客小張發了一條伴侶圈,引來許多老友點贊。
“從一開始掛牌的9家龍門客棧,到明天發展到57家農家樂和平易近宿,每到游玩淡季,家家戶戶忙都忙不過來。”龍門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汪配富說。龍門村是開化縣最北邊的一個山村,過往人們靠山吃山,狩獵、種糧、砍樹,生涯困苦,良多人背著行囊外出討生涯。
2013年,浙江省實包養網 花圃施“千村示范、萬村整治”工程,龍門村也乘著這股東風,實現了龍門一“躍”——路邊旱廁撤除,村道擴建硬化,溪流攔堤筑壩,岸邊桃紅柳綠。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完美,龍門村煥然一新,開始發展鄉村游玩,并勝利創建“九溪龍門”國家3A級景區。
游客來了,支出也來了。“我喜歡搞農家樂生意,不僅支出高,還輕松嘞。光往年7月和8月,我就賺了5萬多元。”本年63歲的村平易近汪美男是龍門村較早開農家樂的村平易近之一,談及當初借錢也要開農家樂的決心,汪美男至今還記憶猶新。比來,她正忙著修整、打掃衡宇,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“千人團”。
與汪美男一樣繁忙的還有久山半平易近宿老板余昌山。20歲離鄉闖蕩的余昌山,彼時曾發誓“絕不再回山溝溝享樂”。而現在,他的久山半平易近宿年均支出超百萬元,懸掛在檐下的白臘肉成了游客爭相購買的“網紅”伴手禮。
余昌山摘下并切開一塊白臘肉,其獨特的噴鼻氣四散彌漫,油潤發亮、紅白相間的白臘肉包養非常誘人,余昌山笑稱這些“山間琥珀”比城里的屋子更保值。
現在,龍門村發展鄉村游玩有了更多新氣象。在竹林深處的玻璃直播間里,村平易近余昌源正對著鏡頭展現剛挖出的春筍,佈景是霧氣繚繞的千畝竹海。這位曾經的義烏電商從業者,現在成了山貨“代言人”。他創建“外山坡鄉土共富直播間”,帶著網友探秘古法榨油坊、白臘肉制作,帶著村平易近把深山土貨賣向全國。“我們現在還生產白臘肉即食產品。”他身后的貨架上,擺著竹蓀、山茶油等30余種農產品。
在龍門村余家天然村的溪水邊,村平易近余昌耀站在改革一新的“九澗堂·溪舍”平易近宿前感歎萬千。2023年,村里投進近200萬元將老茶廠改革成平易近宿,余昌耀又陸續投進30萬元將其打形成高端精品平易近宿,填補了村里高端精品平易近宿的空缺。
“這間平易近宿地點的九溪龍門景區,山澗瀑布成群。”余昌耀輕撫著斑駁的青磚墻說,他將平易近宿當成根雕藝術品來打造,每一處都有著奇妙心思。他曾拿著相機走遍龍門的山山川水,也見證了龍門從無人問津到客似云來。每一次對游客說起龍門故事,他總是拿起一張老照片,那是當年決定發展鄉村游玩時,鎮村干部考核龍門山川資源,在一條瀑布下的合影紀念。“那一天是龍門故事的開篇,現在的龍門故事已經寫了厚厚一沓,未來還會有更多出色。”余昌耀笑著說。
溪變清了,路變平了,村更美了,一排排“龍門客棧”裝扮一新,獨特的山村野趣吸引了越來越多城里游客。看到發展機遇,村里成立游玩開發公司,農家樂所有的以“龍門客棧”作為brand,按期開展禮儀招待等培訓,家家戶戶做到天井美如畫、經營有誠信、產品有特點、待客如怙恃、處事講文明。
2013年前,龍門村村平易近人均支出僅有4115元,在全縣255個村倒數。2024年全村游玩支出衝破2300萬元,村平易近人均支出4.59萬元,排在全縣前列。從“賣山林”到“賣生態”,龍門村通過發展鄉村游玩,買通了綠水青山通往金山銀山的途徑,實現“人人有事做,家家有支出”。
“創新業態是鄉村游玩的死水。”汪配富說,2018年以來,龍門村陸續打造了空中玻璃橋、包養網心得旱滑等多個游玩業態,現在正統籌推進生態保護與產業升級,實施外山高端平易近宿集群項目,對23幢古平易近居保護性開發,既保存“舊道泥墻青瓦”的鄉愁記憶,又引進現代客居業態。白臘肉產業園里,浙江省農科院的專家正指導農戶改進傳統工藝,讓傳承百年的冬日甘旨衝破季節限制,相關產業鏈將帶動300余戶增收。
現在的龍門村,一日好像一畫。晨霧未散的山徑上,已有背著竹簍的游客跟隨村平易近采摘時令野菜;正午時刻,陽光灑向正在捉魚摸蝦的孩童身上;待到暮色四合,沿溪而建的農家樂長廊飄出臘肉燜筍的噴鼻氣……圍繞“九溪龍門”游玩brand,龍門村正打造水清、岸綠、景美、人和、平易近富的現代鄉村。
發佈留言